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第31章 一样的军礼,不一样的故事3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31章 一样的军礼,不一样的故事32(1 / 2)

拓跋石哈哈大笑,说道:

“本将军忧心刘彧派兵袭城,故尔带兵保护诸君。河内公勿需多虑,当以国事为重。”

进城之后,拓跋石置换收缴悬瓠兵,仅留百余亲兵护卫常珍奇。这时候,拓跋石才放下心来,置酒嬉戏,以舒胸怀。几碗酒下肚,拓跋石问道:

“郑君忧心忡忡,何不敞开胸怀,一醉方休?”

郑義叹气,对拓跋石说道:

“西河公足下,自我军入城,常珍奇及悬瓠官兵,便有不平之色;严兵防御,方可无虞。”

拓跋石灌下碗中酒,说道:

“郑君之言,正合我意。本将军继续痛饮,示敌以无备,请郑君暗中布防。”

郑義起身拱手,说道:

“遵命,拓跋将军!”

深夜,果然有人四处放火,制造混乱;郑義带人迅速灭火,悬瓠归于平静。

第二天一大早,郑義带部曲及相关官吏,送白虎幡抚慰城内、城外。郑義家在荥阳,所带部曲皆荥阳人;随从官吏均调自司州(洛阳及周边),乡音一出,民心皆安。

事后,张穷奇问郑義:

“郑君,常珍奇为何有反叛之心?”

拓跋石回答道:

“张君,此时不反何时反?平原地带,悬瓠几千甲士,不足我大魏一幢精骑冲杀;唯有诈降,可得战功!有了血债,健康刘彧必定封赏!是不是这个道理,郑君?”

诸将皆认为混乱乃常珍奇指使,但无明确证据,也不能寻找证据。杀了常珍奇,悬瓠民心必溃,得不偿失。

寿阳殷琰请降,拓跋石照例带兵接收。寿阳在悬瓠东偏南五百里,因地形原因,大军须南下,再折向东行。行至师水(信阳附近),殷琰与建康刘彧谈妥条件,带文武坦肉面缚,跪地请降。拓跋石大怒,劫掠义阳(信阳以西)数千口人,满意而归。

淮西七郡由此沸腾,人民大多不愿活在大魏统治之下;整村、整镇、整城,拖家带口,结伴南逃。建安王步六弧馛带后续安抚人员赶到,且赦免被掠军中为奴者,逃离风波才告一段落。然而,此举引起军中不满;精锐将卒大多出身游牧部落,如高车、蠕蠕;普通将士皆来自军镇,不许劫掠,为何打仗?

与悬瓠的平淡如水不同,彭城要复杂的多。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讨,未能攻克彭城,便绕城南下瓜步。无论地理重要性,还是城内兵将、官民数量,都不是悬瓠可以比拟。

虽然两城想去甚远,相似一幕,再次上演。薛安都曾判魏归宋,唯恐大魏不接受投诚,送儿子至平城为质,皇帝拓跋弘才下诏发兵,以北部尚书尉迟元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诸军事,镇东将军、城阳公孔伯恭为副,帅精骑一万,出中道救彭城。

大军从碻磝(聊城茌平)南渡河,绕过泰山行至无盐城(山东东平),兗州刺史申纂诈降,无论如何谈判,就是不肯出城受降。经过几个来回,尉迟元不愿浪费时间,帅大军继续南下。

毕众敬不愿与薛安都为伍,虽南北两边请降,却接受健康刘彧封赏,为兖州刺史。尉迟元大军临近瑕丘,毕众敬同样不肯出城投诚。毕众敬的儿子毕元宾人在彭城,到暇丘哭诉,劝说毕众敬归附大魏。

宋乱之初,大部分反叛将领都有亲友子侄在健康,故刘彧定下规矩不株连、不诛杀。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建康就是不肯赦免毕元宾。

毕众敬得到消息,大怒,一刀砍在柱子上,仰天大吼:

“白发苍苍,唯有一子;而今儿死,岂能苟活于世?”

十月壬子,毕众敬带文武,如常珍奇般,出城请降。如出一辙,尉迟元派人夺城,毕众敬后悔、懊恼,接连几天都吃不下饭。

暇丘控泗水上游,尉迟元大军由此长驱直入,沿泗水南下彭城,十二月己未,大军安营于秺城(徐州铜山坨城)。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