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第99章 称制100(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99章 称制100(2 / 2)

“诸公皆欲离开中枢,我母子咋办呀!”

说完话,嚎啕大哭,诸公与冯太后跟着抹泪。哭过之后,冯太后拭去眼泪,说道:

“卿等不必忧心位高权重!请放心,过了这段时日,帮皇帝理顺朝政,自会放诸卿离开中枢。如今,八座还缺两人,谁人合适?”

听冯太后这么说,魏帝宏悲戚之色稍缓,擦干眼泪,再无表情,继续看鼻尖。

诸公都没有说话的意思,拓跋丕见状,回答道:

“当此危急之时,需景穆诸王或文成诸王坐镇,方可安天下人之心。”

拓跋他紧接着说道:

“原本,任城王云很合适,但其不愿为官,更不愿入中枢,当另选他人。”

见诸公皆不愿举荐,冯太后问道:

“安乐王长乐如何?”

安乐王长乐乃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第二子,大行皇帝拓跋弘之弟,当称冯太后为母亲。拓跋他回答道:

“安乐王长乐年及弱冠,性凝重,大行皇帝器爱之,很合适。”

不是什么人都能、都敢评价拓跋诸王,而拓跋他就是其中一位。冯太后说道:

“既如此,选定安乐王长乐,还差一位!”

赵黑:

“臣举荐昌黎王冯熙入中枢。”

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与上次的生涩完全不同,显得游刃有余,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中。尽管如此,因长期不理朝政,想要上手,还需时日。这个时候,作为冯太后之兄,冯熙入中枢,肯定会成为冯太后的好帮手。但诸公担心,可能事与愿违,如大汉诸帝舅一样,成为权臣,祸乱朝纲。

诸公都不出言,而担忧之情,显于表里;冯太后轻易能够读出他们的心思,嘴角露出一丝嘲讽,说道:

“暂且如此!”

天子对冯熙之名无动于衷,表情符合守丧之规矩,眼睛依旧看着鼻尖。冯太后的神色有些奇怪,为何会有一丝嘲讽?诸公想不清楚暂且放在心中不想,纷纷以“太后英明”,作为回应。

诸公的态度也很明确,想让冯熙进中枢,那就进来,不会阻拦;至于以后,谁知道以后怎样。

大行晏驾第三天戊寅日,入殡仪式之后,戒严十余日的京城,终于等来解严,而魏帝宏入谅暗守孝。

朝堂诸公与冯太后,以魏帝宏之名,诏以征西大将军、安乐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南平公目辰为司徒,进封宜都王;南部尚书李訢为司空;昌黎王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监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诏书下发,京城议论纷纷,说冯熙好话的人少,非议之言更多。冯熙借口身为外戚,频履帝师,宠遇过甚,为群情所骇,内心不安,上疏坚辞不拜,乞求转为外任,离开京城。

是故,冯太后召七公议事,新人只有安乐王长乐,而魏帝宏谅暗守孝。等诸公坐定,冯太后又带着那丝嘲讽,问道:

“诸君,昌黎王坚辞不拜,奈何?”

诸公摸不清太后所想,轻易不愿作答,均低头不语;安乐王长乐初入中枢,见诸公皆不言不语,虽不清楚内情,不知诸公所想,也不会轻易开口。此议本由赵黑提出,赵黑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

“太后、诸君,下诏慰勉吧!”

依旧无人开口回应,冯太后嘲讽之意更浓,说道:

“算了,人家不愿入中枢,还能逼人家不成?诸公,请另举贤才!”

高允抢先回答道:

“太后,臣举荐高闾代臣为中书监。”

诸公还是不明白冯太后,为何轻易放弃冯熙入中枢,是等众人代为恳请,还是另有打算?既然高允举荐高闾,而高闾的才具、名望足以进入中枢,便纷纷附议高允所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