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第101章 宋刘景素反102(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1章 宋刘景素反102(2 / 2)

不过,声音参差不齐,没百官、诸公那么整齐。见杨椿没有回应,魏帝宏问道:

“延寿不愿跟朕一起习武修文?”

杨椿:

“陛下,臣该读之书已读,安心为陛下养马为好!”

第二日,冯太后召见魏帝宏身边诸小,仔细检查所选之人,没有评价,也没有更改。又召两宫训话:

“两宫人多,非礼之事日多。为免礼乐崩坏而不自知,每十日需仰密一事,从今日开始。”

冯太后不是说说就算,而是立即让张祜、钳耳庆时等各自询问属下,且有交叉询问。钳耳庆时询问杨津时,杨津磕磕绊绊,好不容易说完一句话:

“钳耳阿干,君子不弊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钳耳庆时大奇,追问道:

“谁告诉你这句话?”

杨津:

“杨播兄告诫我,做人需缜密。”

冯诞则很诚实,告冯修的状:

“阿干,冯修曾蛊惑官爬树。”

而后,冯太后召集两宫奖赏时,当着众人的面,捶楚杨津与冯修,赞扬冯诞。

宋平定刘休范叛乱之后,萧道成成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建康,与袁粲、褚渊、刘秉每日入直,决定朝堂大政,号为“四贵”。杨运长、阮佃夫等从龙刘彧者,权势依旧滔天。

牧守之中,以荆州刺史沈攸之、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最有势力。宋廷执政诸公忌惮沈攸之,加开府仪同三司,沈攸之固辞不拜。诸公又借王太后之名,派中使前去探望,并私下告之太后令:

“公久劳于外,宜还京师。责任实重,不可轻视;进退可否,由公决定。”

沈攸之回复道:

“臣无栋梁之资,实非经纶之才。至于讨伐蛮、蜑,平定江、汉,不敢推辞。虽自认如此,去留伏听朝旨。”

诸公将选择权交给沈攸之,而沈攸之又将选择权推回中枢,双方都不愿撕破脸皮,便不了了之。

建平王景素来被宋帝刘昱外家陈氏所忌,杨云长、阮佃夫等,更希望专权于幼帝,担心刘景素被推举为天子,更是欲除之而后快。故尔刘景素的处境,比沈攸之更难。

刘景素的心腹将佐,多劝其举兵起事,刘景素内心实不愿意。其防阁将军王季符得罪刘景素,单骑逃至建康,告刘景素谋反。刘运长、阮佃夫等听到消息,便想发兵讨灭之,袁粲、萧道成以为不可。与此同时,刘景素也派世子刘延龄到皇宫自辨清白。诸执政徙王季府于梁州,免去刘景素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杨运长、阮佃夫等忌惮刘景素更甚,刘景素与左右将佐谋自全之道,派人往来建康,交结才力之士,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富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皆暗中与其来往,密谋大计。武人不得志者,也都投奔刘景素。

杨运长、阮佃夫得到消息之后,派伧人(北方人)周天赐伪装不得志,投靠刘景素,且劝其举兵。刘景素识破其计谋之后,斩周天赐,且将其首级送往朝堂。

秋七月,羽林监垣祗祖帅百人自建康奔京口,谎称京师溃乱,劝刘景素速速入京。刘景素相信了垣祗祖的话,戊子日据京口起兵,周围士民千余人投奔京口,共举大业。杨运长、阮佃夫听到消息,即命建康戒严。

刘景素起事第二天己丑日,宋廷遣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将军兰陵李安民率领步军,右军将军张宝率领水军,讨伐刘景素。

第四天辛卯日,宋廷又命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为都统。这其中,萧道成察觉到黄回有异志,特意安排李安民、段佛荣与之同行;萧道成自己屯兵玄武湖,其长子冠军将军萧赜镇东府。

刘景素优柔寡断又不知兵,垣庆延、垣祗祖、沈颙,与殷沵、左暄等人之军略相互矛盾,争吵不休。任农夫等帅台军(朝廷军队)至井口,纵火烧市邑。刘景素军无斗志,而刘景素本就缺少威略,事到临头,慌乱而不知所措。黄回迫于段佛荣的压制,且见京口军弱,不敢起事。

台军兵临城下,沈颙领兵率先逃逸,垣祗祖紧随其后,其余诸军相继奔逃,只剩下左暄带人与台军战于万岁楼下,却因为兵力不足,战败而溃散。

第八天乙未日,台军攻占京口,斩刘景素及其三子,同党垣祗祖等数十人皆伏诛。萧道成放过黄回、高道庆不加追问,依旧善待之。

魏廷大赦,很多徙边官员都被赦免。这其中,有朝臣为之奔走者,皆被赦免;被遗忘者,少有赦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