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 >第221章 从古至今,教育公平依旧是难题221(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21章 从古至今,教育公平依旧是难题221(2 / 2)

[唐太宗李世民:要说这事啊,还得怪@唐玄宗李隆基,你说说,你要是好好的在任上解决掉那些问题,不让安史之乱发生,让大唐好好的安然度过这200多年,会有那么多事了?]

[宋熙宁三年沈括:咳咳,其实依照历史进程来看,用后世常说的来讲,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唐玄宗李隆基:现在在朕的治理下,依然是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不可能再有的。]

[武周太平公主:…… 三郎还真是越来越自大了呢]

宋 熙宁三年

司马光满脸愤慨,光幕不待见他,他是知道的。但是莫名被背上卖国贼的称号,他是绝不允许的!!!

本来在最初的时候,他是打算直接辞官闭门编撰书,可是官家不允许,告诉他这是宋朝改革最为严峻的时刻,需要他的帮助。

是以,他说还是对王安石的变法颇有微词,但每当他提出质疑的时候,王安石竟都能微笑听完,然后再去实践修改。完全不像以前那个倔脾气…倒显得他自己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了…

唉,还是编书好呀。

赵顼在宫中发现光幕上有一人的评论说得蛮有道理(主要是不易听懂…)。

“沈括?”

赵顼正琢磨沈括这个名字有些熟悉的时候,便听见王安石的声音。

“王公,可是知道他?”

“回陛下,沈括在熙宁元年时曾任馆阁校勘,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丧。”王安石解释道。

“朕观此人多有学识,唉,不急。等他回京述职后再委以重任吧!”赵顼虽对人才极其渴望,但沈括毕竟是在守丧,等他回来再说吧。

此刻远在钱塘守丧的沈括,还不知道只因发在在光幕上的评论,便入了官家的眼。

【比较现实的是,其实无论都没有两全其美的结果,就算是在公平公正的制度,在出现了固定的受益人群之后,最终的效果也会逐渐降低,然后背离初衷。

“南北榜”案距今过去600余年,至今看人有讨论,不得不说,考试公平一直是个难题。

咱们一直都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所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就是更多的惠及人民。教育均衡发展,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想要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科举制度,虽然在清末被停废,从此走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但是它的内核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依然是各国的不懈追求。

所以,在探索公平的道路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以史为鉴从中慢慢找到新的制度,找到新的公平。

本期,完】

<要说公平也公平,不公平也不公平。前个月不是刚高考完吗,记得当时刷视频就刷到好多讨论山河四省和四川等地的考生发的视频…唉,道路远矣!>

<现在你读书十几年,高考进大学,不是说未来一定会功成名就,会拥有锦绣前程。只是为了日后更好工作…>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均等,现在的高考地域不同,考卷也不同,各地慕名哦,也不相同。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古代科只会出现冒籍的事,但现在监管更严格了>

<果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中国的难题呀>

<下期再见啦>

[唐太宗李世民:自古以来,皆为难题。]

[汉武帝刘彻: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应时事而变化]

[宋仁宗赵祯:从光幕上似乎透见了未来的模样]

[宋熙宁三年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明洪武帝朱元璋:如此说来,祖宗之法不可变,此大谬…]

[明正德帝朱厚照:额…不敢说]

[明嘉靖帝朱厚熜:这东西就是臣子拿来压你的玩意]

[宋太祖赵匡胤: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p>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