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灵异悬疑 > 张弦月纪 >第五章 来自母亲的家庭课(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章 来自母亲的家庭课(2 / 2)

陆轶顶撞道:“有什么可怜的?那疯老头身强体健得像头牛,哪里可怜了?洪松子就更不用提了,家里有钱又是独子,惯得他又蠢又懒,他可怜才怪!”

沈翀连连点头附和“对!再说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看着可怜,实则可恨!”

这话彻底激怒了白玉莲,她扬起手就朝沈翀挥过去,手到了半空中却生生握成拳,颓然落下。“唉!”她叹了一口气,看着两人似乎不知道要拿他们怎么办才好。两人也看着她,不明白她为何如此较真。“走吧!我们这就去看看可怜之人怎么个可恨法!”她缓和口气,把俩人揽在自己身侧向门外走去。

三个人穿街过巷,七拐八绕来到城边一个残破的院子外。院子没有门扉,只有两扇简陋的柴门,门旁也没和别家一样挂着主人姓氏。“沙老伯在家吗?”白玉莲喊了一声,无人应答。“沙老伯在家吗?”白玉莲又扬声问一遍,依然没人应答。她略一犹豫,伸手推开虚掩的柴门,把两个孩子推了进去。宽阔的院子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一个十二三岁的羸弱男孩,衣衫褴褛,在院子一隅推磨,另一个年纪,相貌和身量都相仿的孩子蹲在井边,伸手接过疯老头杀好递过来的鱼,用瓦片刮着鱼鳞,脚下已经堆了一层厚厚的鱼鳞,那孩子满脸满身都是鱼鳞鱼血,看上去颇为恐怖。

沈翀和陆轶自幼得父母宠爱,家中在凌城也算颇有地位资财,何曾干过推磨杀鱼这种家中下人才做的活计,眼前的情景已经让两人气馁羞惭,早没了方才的理直气壮,只是垂着头无措地站在白玉莲身后。

“沙老伯……”

原本趴在磨边的癞皮狗见人进来,警觉地跳起来朝来人狂吠。推磨的孩子抬头看到来人,困惑地停住了脚步看着。刮鱼鳞的孩子却仿佛对来人毫无知觉,依旧熟练地刮着鱼鳞。

疯老头慢慢抬起头,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问道,“陆夫人来这里有什么事?”

白玉莲欠身行礼道,“沙老伯勿怪!方才叫门您没应,我就擅自进来了。今日下午,我儿陆轶沈翀顽劣,弄破了老伯的鱼篓,给您添了许多麻烦。我特地带他俩来给您道个歉。”说着就把身后两个孩子拖到身前来,“还不快道歉!”

“沙爷爷,对不起!”陆轶沈翀垂着肩膀,嗫嚅着道。

疯老头定定看了他俩一眼,放下手中的鱼和菜刀,在水桶里洗了洗手,站起身来,转身蹒跚着走进了屋里。三人正在困惑间,又见他蹒跚着走出屋子走了过来,粗糙的手里拿着两只梨子,“喏!”他伸手递一只梨子给陆轶,陆轶慌张地看向白玉莲,见她轻轻点头,于是双手接过梨子,说了声“谢谢!”,沈翀也一样双手接过了他递来的第二只梨子道了谢。

抬头就看见那两个瘦弱褴褛的孩子羡慕不已地盯着自己手中的梨子,于是走到刮鱼鳞的孩子身边,弯腰把梨子递过去道:“我不喜欢吃梨子,你吃吧!”那孩子于是无声地笑了起来,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张着嘴比了一个手势,就一把抓过梨子大口地吃起来。陆轶也把手中的梨子给了推磨的孩子,他也一样张嘴说话却没有声音,只是发出从喉咙里挤出“啊啊”的两声。看着他肩膀上被绳子磨破的衣服,吃梨子时那狂喜的样子,陆轶惭愧得满面通红,几乎要哭出来。

一番致歉道谢过,没稍事逗留,白玉莲就匆匆带两个孩子道别离开了,临行时偷偷把身上的银袋放在了磨盘边。

“母亲,为什么疯老头,不!沙老伯家有一对又聋又哑的双生子?他们的爹娘呢?”出门走了几步,陆轶忍不住问。

“那一对聋哑双生子是沙老伯的孙子,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过世了,是沙老伯把他俩拉扯大的。沙老伯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两个孙子又天生聋哑,真是苦命的可怜人!”白玉莲叹到。

“陆伯母,对不起!我不知道……”沈翀自责惭愧不已。

“我也是!”陆轶说着,气不过自己,于是提起右脚狠狠踩了左脚一脚,疼得呲牙咧嘴,单脚跳着团团转。沈翀被他这番操作惊呆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这蠢货!”

天色已晚,白玉莲一不做二不休,又拽着两人上洪松子家登门道歉。这下沈陆两人才得知原来洪松子天生平足,腿脚不利索走不了远路,加上自小体弱,各种药食进补,又不能和一般孩子一样跑跳,于是越长越胖。前两日他外公送信来说外婆病了,想见见女儿和外孙,不巧洪松子母亲也染了风寒卧床,于是就备了轿椅打算让洪松子自己去探望外婆。结果一出门就被沈翀和陆轶把轿夫骗走了,短短两里多路,洪松子硬走了一整天。到外婆家时,一双鞋子都被血浸透了。

从洪家出来,懊悔,羞愧和沮丧已让两人彻底失语,只是耷拉着脑袋低垂着肩膀跟在白玉莲身后。看到孩子们如此沮丧和自责,白玉莲不由得一阵心疼,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火了。

走到沿河街时,街上的灯笼已经都点亮了,穿城河水上泛着粼粼波光。她叹了口气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两个孩子的眼睛,柔声道:“翀儿,轶儿,古人有云“君子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今日之事咱们一一登门道歉,那就过去了,明日起来就不必再惦记着。好吗?”见兄弟俩听话地点点头,头也抬起来了一点,她才松了口气。

接着说道:“我不知道是否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如我们今日所见,可恨之人多半是可怜之人。以后碰到可恨者,若能记起今日之事,想想他们是否也是可怜之人,那今日咱们就没白走这两遭。”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