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平民的战争 >第1章 黄象山攻防战(5)73(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章 黄象山攻防战(5)73(2 / 2)

联军直升机的出现,让近两千米外的黄显诚大吃一惊:“12点方向,2000米,出现8架“奇峰”直升机,火速后退!并列机枪准备,瞄准,等候命令。”

利军的“奇峰”一直是坦克装甲车的克星,这种直升机的设计,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方向标的作用,很多国家,包括大汉猎鹰12武直,都有参考其参数进行自身的研发。

东倭军的71坦克团及爪哇的另外两个步兵连,在确定汉军在B连侧后出现的只是一支小分队后,赶紧马不停蹄往黄象山方向赶,这让其失去了宝贵的10分钟时间,平四郎连已完全消失在屏幕上。

在离黄象山不到1000米的地方,陈光,死死地趴在凹坑里,他能看到,足有两个连的东倭军坦克连,在分别与两个爪哇步兵连的协同下,成左右两队向黄象山一带奔去。

28辆东倭35式坦克及4辆29式步战车带起的尘柱,就算是隔了数里远也是可以观察到的,何况,就近在咫尺呢,陈光为前方约2000米远处的坦克连有了些担心,上有利军直升机,下有步坦协同的东倭爪哇联军,形势危险。

71坦克团的的团部连、D连、E连,以及第97师的炮兵团的一个自行榴弹炮营,一个高炮连,一个整营的爪哇步兵,已作为第二梯队,正在调集中。

贺长远与31名政工人员在陈光的装甲车离开之后,仔细的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回汉军防区,这当然不会有什么危险,另一条,就是如陈光所说,自行穿过公常路,去对面的笔架山下(注:此笔架山位于虎市境内,非深市的笔架山公园)。

讨论的结果,还是选择了后一条,他们分成四队,分批朝公常路方向潜行。

原本只是汉军护送政工人员的一次任务,在汉军情报有误、242军724师装甲团为了争面子、东倭军第97师71坦克团桥本太郎好大喜功,甚至平四郎的一意孤行、陈光的侧后突然袭击等诸多必然、偶然的因素导致下,爆发成一场团级规模、多兵种参与的攻防战。

接着,利军的“奇峰”对黄显诚的二连发动了一次进攻,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一枚枚导弹喷着橘红色的火焰从天而降,黄显诚连各坦克拚着老命的进行躲避,同时,各车长操着12.7毫米的高射机枪进行反击,当然,如果对付一两架直升机,还是有些许防卫能力,但是,在8架“奇峰”的联合绞杀下,这种反击力量是很弱小的,顶多表达已方的不屈。

显然,“奇峰”这一款专门用来低空突袭,用于对付坦克与装甲车、地面固定的目标的利器,是很强大的。

只一轮“奇峰”的攻击,就有两辆35式坦克躲闪不及,被“地狱火”导弹击毁,也进一步说明,现代战争中,坦克虽然是陆战之王,但是,其防空能力较为薄弱,如果没有防空力量的协同配合,绝对不要出现在直升机的视野里,现代坦克的后续发展,是否应该跳出长期以来的老路线,应是科研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黄显诚连只能继续做着规避的动作,同时,向左侧的山丘后面移动,山丘可以为自己提供一定的掩护。

724师装甲团的坦克队群已到达黄象山前沿,远远看到,黄显诚连剩下的4辆坦克,正在勉强支撑,如果没有有效的支援,估计,黄连的下场就是全军覆没。

装甲团的6辆“大戟士”弹炮一体履带式自行高炮战车在坦克队群两侧,开始发射“卫士”车载防空导弹,同时,4管25毫米自行高炮也对着3000米开外的8架直升机开始进行射击。

“奇峰”一惊,所谓一物降一物,“奇峰”对付防空力量单薄的坦克,是得心应手,但是,对于自行高炮,则是能避就避,8架直升机调转机头,加速向联军后方进行躲避。

但是,“前卫”导弹精度高、具备全向攻击及“发射后不管”等特点,尽管“奇峰”拚命发射热焰弹与红外线干扰器,以误导防空导弹的攻击,但是,一架直升机被一颗导弹击中,向地面坠落了,另一架更惨,被2辆高炮战车的4管25毫米的高炮命中至少十枚炮弹,直接凌空爆炸,高炮连的各级指战员见一出手就是两架直升机,着实兴高采烈了一把。

联军直升机忌讳汉军的防空力量而比较保守,接下来,还是回归基本面,724师装甲团与71坦克团第1梯队的对决。

两个团都暂时未投入全部的力量,前期的连级规模的对战,可以说,那是相互进行的试探,事实说明,相同数量下,东倭军的35式坦克综合力量,与汉军的35式与30式坦克的组合,还是差了一点。

黄显诚连剩下的4台坦克,退到了正在行进的装甲团第1梯队队形中,被南剑亮摆在了左后翼,起着掩护的作用。

看双方力量的对比:

大汉方:主要力量为,坦克34辆,装甲步兵连10辆29式步战车、一个自行火炮连(列装有6门自行榴弹炮)、一个自行防空连;

联军:坦克28辆,装甲车4辆,两个步兵连,6架“奇峰”武装直升机。

同样是一个团,显然,大汉方的力量更强(除开直升机的因素),东倭军的坦克团,力量相对单一,绝大部分就是单纯的坦克与装甲车。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