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苍凉下的激情 >二十二 孤独的自我救赎19(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二十二 孤独的自我救赎19(1 / 1)

乔布斯说:”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认识自己做为一粒微尘的渺小……。

时间于岁月的嘀嗒里,生命悄没声息距离苟延残喘的日子也不过几十春秋尔尔!面对疫情当前,太多不确定性,人生似乎有太多的事情未去实践……。

周国平说:“在漫漫人生上,我们总是忙于不断追求各种利益来满足物质上的种种欲望,却忘记审视自己的内心,想想生存的真正意义,我们也常常左顾右盼地评判别人,却忘了应该先审视自身,认识自己。”

“心非静而不能明”,一场疫情似给躁动不安的内心一剂清醒剂!林塬似乎清醒许多,静静的洞察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心性本质,聆听内心的搏动!

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金顶上刻着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

“我的眼镜离我太近,因此总看不清自己。”

每个生命或是造物主的一个秘密!生命启始,痴痴懵懂,然后被填满各种知识以及赋予各种意义,于时间里不断变换角色!我们的思想里写满了密密麻麻时间印记抑或所谓名姓也只是个符号!

读《六祖坛经》:能得衣钵,谢师南返,至大庾岭,百人追来,欲夺衣钵。一僧慧明,先为将军,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慧能曰:”此衣钵表信,可力争耶?”慧明云:”我为法来,不为衣钵”。慧能盘坐,令慧明屏息诸缘。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言下大悟,曰:“慧明虽在黄梅,实未醒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原来的四名将军,现在的明上座,那个是慧明本真名目?林塬豁然,山村走出来的懵懂少年;古城屋檐下蓄志青年;落魄奔波的推销员;带领百号人意气风发的老板;执于书海欲寻人生开解之法的痴子……那个又是自己的本真的面目?都是,有都不是!

公认对佛经翻译最贴近印度佛教教义的翻译大家鸠摩罗什曾提及:包括佛在内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所生也就是性空,是空的。所以佛并没有真正的实体存在。佛及其法身只是佛的神圣理论,功德体现,只是俗世人们的假立名言。法身和变化身只是适应世俗的需要,分别设立的名言而已。

静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受中国传统神灵及神不灭论及依真假、有无对立观念影响。提出了和印度佛教主旨般若性空论显著对立观点。而这种有悖于印度本源佛教主旨的观点,却在中国佛教的衍化传承中占了重要地位。

“你眼睛所见的世界亦非真实的世界”。

有人怀疑:“人类的理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理性衍生出来的各种知识概念究竟能不能反应客观实际?每一个凭空而出概念及衍生的知识体系能不能不反映现实世界?两千年前,公孙龙子用似乎混乱的逻辑“白马非马”对整个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提出怀疑!在知识爆棚,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人们似乎更需于充斥的各种文化及思想时时反思!但即便“白马非马”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漏洞,人们似乎也不愿承认自己思想存在缺陷。

佛陀说过:“我的教义必须被检查,必须被思考。”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而荀子的思想与孟子正好争锋相对。孟子主张“人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恶”。正是这种对知识体系的不断检查,不断探索的思辨,是人类没有于先哲的思想里固步自封。

不予思想束缚于盲从,赋予心灵探索的激情,遇见,感受,或才是人生的真谛!生命的色彩或应是实实在在踏过与能触及每一寸岁月绚烂!

踏着晨曦的光,去——时间赋予岁月的每一个绚烂里寻找一个自由的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