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博达书院 >第四十五章 铁锈带和废土风4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十五章 铁锈带和废土风45(1 / 2)

铁锈带,各个国家都存在。

我之所以对铁锈带而不是计算机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理解,是因为这样的废土风总能唤起我对边城童年的怀念。

边城的废土风起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总有那么些挖管道的冬天,下着大雪,管道又在叮叮锵锵被改造。这样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废土风和铁锈状。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五大湖区,也有这样的一片铁锈带。这样的铁锈带很像八十年代的重工业遗风,成片的工人住宅,依着山区就成了童年里的回忆。

在边城,这样的铁锈带遍布于冷库附近。除了边城,这样的铁锈带还有山东青岛、东三省尤其是辽宁地区、哈尔滨等地的重工业老工业基地。在美国,这样的铁锈带就位于五大湖区。

《乡下人的悲歌》说的是美国的铁锈带,这些老工业基地一般都在进行艰难的转型,例如将铁锈带转变为“电池带”。最早在1900年以前,这些地区都是制造业的工程和集中所在,但随着亚洲作为世界工厂兴起后,本土的制造业出现许多冲击。

如果沿着昔日辉煌的66号公路,从芝加哥行驶到宾夕法尼亚的工业心脏,这片锈迹斑斑的土地上,从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外迁的原因,产生了严重的工业衰退。沿途景象中总有一些看似浪漫的鬼城。

除了芝加哥,魔鬼城也是如此。废弃的咖啡馆、加油站和旅馆成为了铁锈带经济萧条的见证。这些地区曾经的繁荣和如今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工业衰退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如果跨越国界和历史,总结铁锈带产生的规律,就能发现,这些第二产业在苏俄,在五大湖区,在xj和东三省,在这样劳动阶级和底层人民生活状态里,在德国东德产业分布的链条里,在阿根廷、西班牙一些废弃的工厂附近,都能看到这样铁锈带的景象。

文明和社区在这样的工厂附近被建立,成为“工人阶级”的象征,但是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资本家,很多历史上有名的文献做出了记载,例如adam smith《资本论》或者david hume,但他俩都是英国人,局限于英国本土的工厂,和累积金银条块的一种英国视角的经验。

可是如果以地球视角看,这样的铁锈带在苏俄、重庆、东德、东三省、日本北海道、加拿大例如卡尔加里、美国例如五大湖、墨西哥例如中国越南的工厂,都有很明显的分布。

人性和机械是真的能够合一吗?你不禁思考。在俄亥俄州、丙烯法尼亚州、马里兰甚至纽约,在阿根廷胡胡伊地区,这样的结合都成为一种可能。你不禁想,很多人的地方是必须有工业的吗,还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让人类超越这种重资产分布的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