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本书

第45章 故都的秋3(1 / 2)

  中唐。

  柳宗元亦是写景名家,听到这话略一思索,便道:“破屋、破壁腰,感觉倒是有些萧瑟。”他对这两个“破”字印象颇深。

  一旁的刘禹锡却摇摇头,表示不是很认同:“虽是破屋,泡饮浓茶却可见悠闲之意,而碧绿高天尚可闻驯鸽飞声,与前面的‘皇城人海’相对,更显出静谧来,我觉得身处其中倒很闲适,有渊明隐居之风了。”

  辋川别业。

  诗画双绝的王维对这段庭院秋色的描写十分欣赏,只看文字,便仿佛像看到了一幅画似的,特别是最后那一句“静对”,他简直激赏极了:

  “佛家有习静之说,于破壁腰中,静对朝荣的蓝朵,可见物华之变化,陶冶性情,向内观心,郁达夫颇有佛性。”

  听了满耳朵的好友裴迪:……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王维信心满满:“‘静对’一词足矣观出。可惜不能与他一见,否则我必要与他结交一番!”

  辋川庄上,可比皇城破屋适合习静多了。再说,他可是有一院子的朝荣!

  裴迪看了一眼自家好友又是欣赏又是遗憾的样子,心里一阵无言。当着我这个朋友的面说你想跟另外一个人交朋友真的好吗?怪我不跟你一起信佛咯?

  【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就我自己的阅读体验,读到这一句时,我是真的为故都的秋心动了。

  皇城喧嚷,一椽破屋辟出隐世之所,隔开市井喧喧。每天早晨起来一边喝茶醒神,一边就可以望见碧绿的天空,天高云淡处,不时划过驯鸽的身影,翅膀扑展的声音偶尔响在耳边,反倒是觉得更加安静了。还可以细数日光,闲对花色,很少有人会不心生神往吧?写得很美,很静谧,很安闲。】

  刚刚参与回答的刘禹锡和王维但笑不语,看吧,我们和后世人的感受是一致的!

  柳宗元暗自摇头,若真如此,郁达夫为什么要强调“破”呢?

  【这是我对这一段中秋景的感受,总体来看应该是一种清新静谧的色调。那大家回想一下,郁达夫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水镜之下的柳宗元眼睛倏然亮了”

  第45章 故都的秋3

  【在文章开篇,郁达夫就明白地指出,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总体特点,换句话说,本篇文章的所有描写,都是围绕这三个词展开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感受与郁达夫的不尽相同?为什么在他看来,北国的秋味,既有清、静,又有悲凉?】

  刘禹锡:“他有蛰居之苦,抑或家国之悲?”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