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伪作家的日常 >第13章 铅命汞性1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3章 铅命汞性13(1 / 2)

林翔觉得自己有点取巧,读了下自己之前写的东西,基本上罗列了一堆的书名,感觉读起来没有什么味道。

对于自己幻想中的宏大叙事,其实说白了是想描写一些与环境连接的体验和过程,加入一些联想而已,其实不能算是宏大叙事,而且自己还是没有什么想法。林翔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对自己很失望。

但是没有关系,怎么说呢,因为又有了新的想法。林翔读了新手学堂的好多篇文章,当然也有了那种一看就会一写就废的虚假膨胀。但是最初自己的想法好像没有改变,那即是自己喜欢的小说所代表的内涵,林翔也想写出来。

虽然外在的模样不一样,但是想表达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那如果自己写的话,就应该再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喜欢的玄幻小说里面,作者通过情节,人物描写,命运的转折,在自己这里形成了些什么。

这个过程倒是的确可以研究一下。

古代炼丹,其实总是在研究铅汞比例。两个都是有毒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什么比例都是在自杀的嫌疑。

不过荣格不是这样看这样的过程,感觉都是隐喻,就和炼金术一样,并不只是有工人在干活,同时一定也有学者在研究整个过程。

炼金和星象学息息相关。因为出生的时候,天体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命运也就在那个时候被确定了下来。炼金术士认为,如果可以通过炼金的过程改变物质的形态,即贱金属转换成贵金属,那么也可以改变命运。

这是很朴素的观点。所以荣格会从炼金术里面看到人的内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炼金的过程,既是改变性格的过程,也是改变命运的过程。

当荣格看到卫礼贤翻译过来的《太乙金华宗旨》以及易经,坐不住了,完全是在描述心性。吕祖描述的是内丹的修炼。火向上行,水向下行,水火交融才会金丹大成。如何去控制体内的“火”和“水”就变得尤为重要。

林翔对修真小说感兴趣,看了很多,最喜欢的还是《修真世界》,当然里面没有很多的关于具体修炼的过程,大多数还都是幻想的过程,但是的确让人看到很舒服。

如果修真在现实世界真的发生,会怎样呢?林翔觉得应该有很多人都和自己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吧。但其实现实世界有修仙的真实的人。

这个结论其实是建立在对南怀瑾老先生的信任的基础上的。南怀瑾老先生是国学大师,其实在佛教禅宗的地位一直非常高。

所以之前厦门南普陀寺会邀请南师北上打禅七,在南普陀寺给法师们和信众们传法。这个过程网上有详细的视频记载,被叫做《南禅七日》。

当时林翔非常着迷,21集反复听,同时还借助网络搜索南怀瑾老先生的生平,就觉得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一声呢?

当然南师的一生也非常坎坷,因为是动乱战乱年代,南师自嘲说乱世使竖子成名而已。不过在南师自述过程中,讲过一个与道家隐士相遇的过程。

因年轻,好武,所以对剑法很是痴迷,使得南怀瑾在乱世之中四处求学问道,一次山林之中偶遇一道家修行人,所以攀谈甚欢。

因为从小也是喜欢仙侠,所以关于飞剑的传说,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恰好道人练过,展示了下,很远处一棵大树随着道人的一挥手,怦然而断,令人侧目。

怎么说呢,南怀瑾当时震惊无比,的确想学。不过道人说其实没什么,距离枪炮其实威力大大的不如。而且修炼起来危险系数比较高,说白了就是,可能你还没有练成,就已经结束了生命。

当然倒是也简单介绍了下原理,的确比较吓人,是用铅汞照着一定的比例配置好,然后注入到自己的血管里,经过一定的修炼,和自己的血液融为一体,所以会有一定的威力,但是并不是很大,而且配置比例只要稍有差错,必将殒命,再有一个就是如果成功注入,但是修炼不得法,也活不久。现在基本上没有人练这么危险的功夫了,感觉就和赌博一样。

南怀瑾听完后左右思量,的确危险性高于所获得的价值,也就作罢。

不过无论怎样,世界上真的有传说中的功夫,传说中的人,这个才是这段叙述中的重点。

当时林翔非常开心,这种开心其实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希望的一种开心。因为的确是丰富多彩。之前自己感觉得烦闷,其实多是出于所见所闻太少。

当然从功夫修行上来说,南怀瑾先师其实属于佛教禅宗的传承者。不过近期很多学者和修行人对于南师的专业性有很大的质疑。

对于林翔来说,这都不重要,南怀瑾本人在两岸关系中取得了关键的连接作用,而且国内的一条铁路是其募捐所成,所以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所以林翔不改崇拜。

只是修炼方法上,林翔也通过对比有了自己的主意。

可能人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就爱乱说话,林翔对自己就是这样看看的,有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全懂,但是总是想争辩,想把话讲出来。半瓶子水晃动的响声是最大的,空瓶子和满瓶子就不太会发出声响来。

底子打好了,林翔准备开始乱叫了。

林翔觉得中国国内的汉传佛教的确失去了很多的传承,形式主义特别严重。当然,大乘佛教的说法也让林翔觉得其实是一个骗局。

说是骗局其实有点过了,林翔的感觉是玄奘取经的时候,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傲慢,基本上不修什么功夫,谈主义倒是不少。

人是容易在虚幻中迷失的。大乘佛教的修法其实非常的粗糙,其实有点初期人本主义对卡尔罗杰斯的看法,讲究态度,但是不告诉你方法。

当然大乘佛教的说法是很吸引人的,因为佛陀是因材施教,对于利根之人才会教导大乘佛法。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般人理解不了,要以心印心。这个不能代表大乘,只是禅宗的特征。

不过当林翔接触了小乘,也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个流派的僧人其实就是老老实实的修炼基础,从四年处入手,慢慢的打通身体,破除我执,一点一点的积累,觉察,等待,开悟,最终获得罗汉果位,也是佛陀说的成佛。

大乘会认为罗汉位不是佛位,距离佛位中间还差一个菩萨位。所以小乘佛教不够究竟。不够究竟的意思就是不够彻底的意思。

这些边边角角零散的信息,其实都是林翔无聊的时候搜集到的。符合林翔的认知,当然对于正经的佛教徒来说,可能不见得同意。

南怀瑾老先生讲的是大乘,实在是太有趣了,但是林翔冷静下来想想,其实好像没有什么太具体的修法。当然七支坐讲的很不错。其他的故事性大于实践性的多。

对于心理咨询,可能都会碰到正念的修习。林翔刚开始也是碰到了,只是后来教导老师不想继续教了,觉得这个本来就应该是免费的,去寺院里面禅修就会得到教导,而且现在市面上整年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不想抢市场份额。

不过在林翔有限的接触中,的确觉得受益匪浅。很明显指导老师对南传和藏密都有很深的研究,同时对汉传表示着尊重。

好吧,林翔觉得自己其实就是想练成点什么东西,然后享受别人不会自己会的快感。发心不正,不过仍然是有一定的力量的。

观察身心的变化的练习,其实对林翔来说,在以后的咨询实践中有很多的帮助。

心是流动的,色法的练习,其实能够感觉到最终导向的是让身体真正的通过实践来确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对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林翔感觉有了些新的认识。其实佛法的修炼,并不仅仅是体验,而更多似乎是在练习接纳这两个事实。也就是接纳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生活本身就是不稳定的,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明天和意外的确不好说哪个先来,这个是对无常的接纳。

对于情绪就是会在关键的时候呈现出来,虽然不想生气,但是家里事,工作事,很多时候就是会突然同时出现,要么就会无力,要么就会愤怒,要么就会毫无缘由的抑郁,更有的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但更多时候是笑着笑着就哭了,没有任何人或未知的主宰在安排你的命运,这些情绪想法念头感受就是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这个部分的接纳,就是对无我的接纳。

林翔其实非常喜欢给身边的人,当然包括自己的来访者,推荐海灵格的一首诗,包括林翔自己,自从接触心理咨询开始,十来年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抄写一遍。因为只是看一看,作用不大,写几遍容易让身体有更多的体验:

《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海灵格

我允许任何事情多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

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上海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