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本书

第156章 444(1 / 2)

  “盐田?”年深怔了怔,“你要用海水煮盐?”

  “对。”顾念痛快地点了点头,渝关靠海,守着这么大的一个天然免费宝库,不用的话岂不是太浪费了?

  “渤海这边的海水不宜煮盐。”年深踌躇地开口。

  顾念顿下手上的炭笔,疑惑地看向年深,什么意思?

  “具体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但是我隐约记得小时候听人说过,镇北侯从镇东侯那边‘偷’盐户回去制盐,结果不但失败了,后来还被镇东侯当众奚落和嘲笑,一时沦为笑柄。”年深见顾念似乎不知道这些事情,便给他解释了下。

  六方军侯之中,镇东军是最富庶不愁钱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煮海为盐’。

  虽然薪柴需要不少成本,但因为海水本身没有成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获利依然极为可观。

  煮盐带给镇东侯的好处还远远不止于此。

  大梁最早的盐政基本可以概括为“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到后来为了刺激盐商的积极性,又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

  首先,其中无法避免的就是第一个步骤‘民制’。

  所谓的‘民制’就是指盐户负责制盐。

  大梁的盐以井盐、池盐和海盐为主,盐户自然也就随之分布在蜀州、陇右以及河东各区。

  其中井盐产量最少,池盐居中,海盐产量最盛。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产海盐的海岸线都在镇东侯手里,所以,那些煮海为盐的盐户自然也全都在镇东侯手上。

  所谓的官收商销就是指朝廷从盐户手里购买制好的盐,然后再把成本以及盐税加到其中,卖给盐商,由盐商再运到各地进行贩售,说白了就是硬加一个收税的步骤。

  镇东侯握有几乎所有的沿海盐户和部分池盐盐户,辖下盐产量巨大,可以供给大半个大梁,可以说镇东侯垄断了盐业,牢牢捏住了大梁的供盐命脉,甚至直接可以拍板制定盐户卖给朝廷的盐价。

  另一方面来说,其中海盐味道也是三种盐当中相对来说最鲜美的,不像池盐苦味那么重,镇东侯辖下的海盐也就变成了有口皆碑最为畅销的盐,运回到各地甚至还有加价贩售的现象。

  海盐的销量大,税赋相应的也是极为可观的,可以说撑起了小半个户部的收入。

  在这种情况之下,镇东侯自然是腰杆极粗的,整个朝堂之上,就连六方军侯,也几乎没有人敢轻易招惹他。

  毕竟军粮之中,盐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兵卒离不开盐,战马也离不开。而上品和下品之间的差距,堪比鸿沟。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