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谁还没有点野望 >第54章 教育 三5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54章 教育 三54(1 / 2)

综上所述,石高制取代贯高制是历史的选择,所以源义境在领地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直接实行石高制!

但不论贯高制还是石高制,都需要进行计算,所以必须培养出一些对本家忠诚的下级武士,才能保证检地能够正常的进行,而不会与地方豪强相互勾结。

检地其实就是需要算出这块土地的面积,然后在计算这块土地一年能产出多少粮食,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缴纳年贡!

这部分的比例各有不同,据说被众网友称之为一条大神的大名家中实行的是八公二农制,弄得是民怨沸腾,结果被长宗我部家赶出了居城。

当时大部分的大名实行的都是七公三民,还有一些则是实行六公四民。

而后北条家则是实行的四公六农,但在当时的日本却被看作是一种“德政”,被后世的日本学家吹嘘了数百年……

而中国同时期的农业税最高不过10%,换成日本那种方式则是一公九民!

为了解决石高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地上的实行问题,以及方便实施,猴太阁将稻米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因为当时的日本以稻米种植为主,而如果有人种植了其他粮食作物,那么就需要将自己的粮食作物与稻米进行价值换算,然后计算出石高。

甚至有些地方出产某些水果,也可以按照这些水果的价值将其换算成稻米的产量,然后在进行计算出石高。

甚至除了杂粮以外,水产、矿产(铜矿、银矿、金矿等),也都需要换算成石高,在此过程中,稻米就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一个论坛上面记载日本明治初期的粮食产量,高知平均每町产稻米23.18石,最少的比如秋田,平均产量只有每町5.3石,除此之外,东京是12.77石,京都14.14石,大阪14.52石,神奈川18.3石,长崎8.9石,千叶9.71石,爱知14.68石,岐阜12.99石等等,总之全国均产量是平均每町12.36石。

明治时期的一石相当于战国时期的1.15石,所以换算到战国时期大概就是高知平均每町产稻米20石,秋田平均产量每町4.6石,江户是11.10石,京都12.29石,大阪12.62石,神奈川15.9石,长崎7.73石,千叶8.44石,爱知12.76石,岐阜11.29石。

而猴太阁检地的规定是上田每反1.5石,中田每反1.3石,下田每反1.1石,也就是说上田每町至少要产15石才能交差。

再加上日本战国时期已经实行了二期作,就是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小麦收割之后在种植水稻。

而电影七武士中开头也有相应的描述,开头山贼头领说山下的村子上年已经抢过稻谷了,等到了麦收在去抢麦子,而后来农民们请到的武士也说过,让那些农民在收完麦子后引入水源灌溉麦田,让那些山贼的马匹无法从麦田的方向进入村子,甚至结尾的时候也出现了农民在稻田中插秧的情景。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时那些贪婪的武家是只收取麦子的八公二农呢?还是只收取水稻的八公二农?甚至有些武家说我全都要!水稻麦子通通八公二农!

以源义境看来,大概是选择全都要!

而日本计算石高的方法是将其他作物的收成按照比例换成水稻进行计算,这样就需要大量懂的计算的人员去统计这些农作物的产量,然后在根据和稻米的换算公式,计算出这片土地的石高!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